党员集中教育要“固方”“定向”统“全盘”

  学习教育是党员增强党性、提升素质的关键,“靶向”发力、“施针”精准,才更易弥补党员知识空白、经验盲区、能力短板、本领恐慌等“软肋”。《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》的出台,吹响了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向高质量发展的“动员令”,各级党组织在抓实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,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,抓好分类集中培训,把准党员集中教育的“方”“向”“盘”,不断激发党员队伍活力。

  训前“有备而作”,因需固“方”。“夫道不欲杂,杂则多,多则扰,扰则忧,忧则不救”。党员集中培训搞“大锅炖”“一言堂”,会使鲜美的培训大餐“索然失味”。要建立需求调研制度,针对党员成长、岗位、职责的“刚需”,围绕基层支部书记、党建指导员、第一书记、党员业务骨干等不同群体,做精做优课程设置、师资选配、学员调配“三篇文章”,突出问题导向、实践导向,设置“对症下药”“量身定制”的教育内容,安排既能“授业”“解惑”的“经师”,又要选聘能“点睛”“传道”的“人师”,因人制宜“点对点”筛选参训人员,摒除求全不求精、“通揽统包”现象,满足党员个性化、多样化、差别化的培训需求,最大程度激活培训对象内生动力。

  训中“有效管理”,严管定“向”。“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”,向集中教育培训过程要效益、要产出,才能有效防止党员集中教育“蜻蜓点水、浮光掠影”“水过地皮湿”的差强人意效果。要参照干部培训工作,建立党员集中培训组织调训制度,加强统筹协调和审核把关,对不同领域党员培训主题相近、培训对象相同的班次采取联合举办或者套办,大力推动培训方式创新,灵活运用互动式、访谈式、结构化培训模式,杜绝缺少参与互动、不顾学员感受的“满堂灌”,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,跳出“以学代做”怪圈,变“虚功”为“实作”,做到学做结合、知行合一,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。

  训后“有迹可查”,统揽全“盘”。培训课堂不是党员成长的“休止符”,党员也不是“一培就灵、一训就会”。各级党组织要着力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上下功夫,积极探索推行记实性评价,实行班主任、支部书记、跟班管理人员“三位一体”评价机制,探索实践“培训+考察”模式,将学习培训质效作为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,推动训用结合。探索建立骨干党员调训、学分计入、定期通报等制度,建立长效培养模式,将党员集中培训“短期热度”变为“长期行动”,督促党员由“被动学”向“主动学”、由“零散学”向“常态学”转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