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抓紧抓好《福建省贯彻落实〈2014—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〉实施意见》的贯彻落实,在研究制定本区实施意见的基础上,用实招、下力气,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,全方位地提升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。
一、围绕“政治建设”这一根本,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政治性
抓好“三会一课”。针对以往“三会一课”内容单一、形式固化、吸引力不足的问题,不断改进形式、载体、内容。突出形式创新,将专题辅导和交流互动结合起来,采取轮流上党课等方式,变“一人讲”为“大家讲”。如官任社区党委推行党员民主议事制度,把“三会”开成研讨议事会、宣讲会、党员评议交流会。突出载体创新,借助新媒体工具,开展“谈心式党课”“经典诵读”等新形式,引导广大党员开展互动学习交流,破解传统国企、非公、社区党组织中“三会一课”集中难的问题。突出内容创新,把“三会一课”和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结合起来,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,变“单一型”理论教育为“综合型”立体课堂。盈翠社区第四支部把“三会一课”开到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场,支部书记邹家鹿结合亲身经历和治理实践讲党课,得到党员的热烈反响。
抓好主题党日。着力推进党员对主题党日仪式感、时代感和投入感的“三感”建设。加强仪式感,推行固定主题党日,开展学习培训、集中研讨、党性教育、实践锻炼。如在2017年“七一”建党96周年纪念日,通过“思明先锋”微信平台,发出“为党献上7份生日礼物”的号召,开展重温入党誓词、参访教育基地、集体诵读党章等主题活动,有力强化了党员意识。加强时代感,把主题党日和时政热点、工作实际结合起来,引导党员在主题党日中发挥先锋作用。去年,根据市委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精神,在全区开展“垃圾不落地、家园更美丽”主题党日活动,全区25000名党员走上街头,开展垃圾清理,发放环保倡议书,服务厦门会晤筹备,得到很好的社会反响。加强投入感,推行主题党日轮值负责制,发动党员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,承包主题党日设计、组织协调、宣传报道等工作,调动广大党员的智慧,让主题党日更加“活”起来。
抓好红色教育。把理想信念教育、党性教育、纪律教育、道德品行教育作为锤炼党性的关键内容,运用身边的红色资源抓好党员教育。2018年,结合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开展“红色精神耀初心”系列活动,组织党员干部寻访辖内的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等31个红色遗址,制作红色手绘地图,邀请区级党员领导干部、文史专家、亲历者、党员志愿者作为守护人,挖掘遗址内涵、讲述革命故事、做好精神传承。
二、强化两个保障,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规范性
着眼“软件”保障,加强教育培训规划督查。制定教育培训规划。明确细化党员教育的指导思想、目标任务、重点任务、具体措施、组织领导等,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党建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,切实有力推进。明确教育主体责任。把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、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内容纳入全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,明确主体责任。采取述学、评学、考学等办法,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,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。建立基层党委、党总支、党支部书记联系会议制度,定期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研究和解决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大问题。
着眼“硬件”保障,加强阵地经费人员配备。加强阵地建设。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点308个,培育12个市级远程示范点,实现远程教育由单一教育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。加强社区党建教育场所建设,推动每个社区综合办公用房都不低于500平米,其中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均在100平米以上。分类别组建园区、商圈、楼宇等7个区域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,加大对三安集团、林德叉车、雅瑞光学、安踏等条件较好的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支持力度,建立完善一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培训阵地。全区13个点被列为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,23个城市党建阵地被列入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,数量均居全市第一。加强经费支持。采取“区级为主投入、街道系统辅助支出”的方式,每年区管党费中安排不少于10%的专项经费用于党员培训。以人均50元的标准下发社区离退休党员和非公、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经费,街道、系统党(工)委按照不少于区级投入的原则配套。对流动党员管理站党支部每年给予3000元教育培训经费,对非公党组织自有活动场所的,每家投入3000元以上的经费加强教育设施配备,并为其征订《福建日报》《厦门日报》等报刊,确保党员教育“不打烊”。加强人员力量。依托区委党校、思明城市党建学院,整合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,形成具有200多名师资的“师资库”和500多个课题的“课题库”,提升培训层次。举办“社区书记讲坛”,每月确定一个主题,邀请社区党组织书记主题演讲、讲授党课、现身说法,促进理论学习、实践帮带。
三、凸显三化特色,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
教育平台多样化。流动送学。建立124个轮训课堂,重点培育育秀论堂、阳台山社区学堂、前埔南社区雨露课堂等3个优秀轮训课堂,创设党员流动课堂、培训超市、区街理论讲师团等平台载体,深入社区、机关、企业、学校送学送教,做到教育培训“零死角”。全区各级党组织每年组织各类党员培训超过600场,做到每名党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。异地访学。组织党务干部、重点企业党组织书记外出到北上广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学习先进地区教育培训,拓宽发展视野,学习先进经验。在“七一”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外出到延安、古田等红色圣地学习,强化党性意识。互动促学。采取“现场观摩、经验交流”的模式,分批组织基层党员参观学习全市、全区党建工作示范点,加强教育引导和典型引导。建立“新锋汇”平台,面向全区1000余家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党组织,开展思想教育、党务培训、企业管理、文化体验等活动,加强非公企业、社会组织党员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养。
教育手段信息化。网站教育平台。在全区各街道、各系统建成11个党建网站、98个社区门户网站,设置社区党建、党员教育、党务公开、社区文化、社区小喇叭、服务指南等板块及相关服务链接,搭载党员学习材料、党建工作信息和党务工作内容,实现学习教育精准推送。互动教育平台。建立区级“思明先锋”微信公众号,每周推送1到2期学习主题,采用音频、视频、图文结合形式,利用“微”媒体个体性、及时性的特点,讲述党员群众身边好故事,传播党的好声音,广受全区党员群众认可和好评。该微信公众号峰值粉丝数已突破11万。建立10个街道和98个社区的微信、微博、短信群发平台,第一时间发布教育培训最新内容,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。志愿服务平台。开发启用全省首个“党员志愿服务APP”,实现“居民点单、街居发单、党员接单、积分兑换”的项目供需对接,764个党支部的6500名在职党员在线认领2849个服务项目,促进党员教育服务一体化。
学做结合长效化。以学促用。注意把党员教育融入到促进发展的全过程中,引导党员立足本职,发挥作用。每年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到区信访局挂职4到6人次,每年接收约144名厦大学生党员到社区挂职,通过强化基层锻炼,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。成立党员干部拆迁工作组,在征地拆迁一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确保中心任务顺利推进。组织非公企业党员“比贡献、比技能、比守法、比诚信”的“四比”活动,国有企业党员“帮企业把好发展方向、帮企业凝聚创业合力、帮企业化解矛盾纠纷、帮企业协调外部关系”的“四帮”活动,引导党员争当骨干、起表率、做示范。2014年以来,全区共设置2417个“党员示范岗”、1663个“党员先锋岗”和115个“党员责任区”。以学促行。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,发动区直机关,区属企事业单位,街道大党工委、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的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,主动深入居民家中提供服务。建立350多个小区党支部,超过8000名党员加入居住地小区党支部,在服务居民群众、建设美好家园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。在厦门会晤筹备中设立临时党支部72个,成立党员突击队251支,带领逾25000名党员凝心聚力、奋战一线,完成了占全市80%以上的“两违”拆除和立面整治任务,以及核心区域、重点区域的群防群治任务。以学促创。注重培育典型、树立导向,加大对优秀党组织、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,引导基层组织争创一流业绩。2014年以来,全区共有1人次获评“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”,9个获评“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30个获评“厦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15人次获评省、市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18人次获评省、市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