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施背景
为了贯彻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(2020—2023年)》(教职成〔2020)7号)通知精神,根据《上海职业教育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要求,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以推进产教融合、适应需求、提高质量为目标,进一步健全德技并修、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,全面推进以“双主体、双身份、双场所、双课程、双育人”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
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支柱,随着国家朝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发展,智能设备、数字化设备等先进设备的广泛使用,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,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满足了这种市场的需求,也顺应了改革趋势。
试行现代学徒制是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,实现校企合作机制新突破,进一步强化工学结合、产教融合,打通和拓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通道,推动校企一体化互动发展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战略选择。积极响应职业教育的改革,大力试点现代学徒制,探索符合专业特点、企业特点、区域特点的模式,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。
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,“引名企进校园、融专业入社会、育高技能人才”,精准对接企业需求,依托上海市第七批“机电一体化技术”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,与制造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,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,助力拉斯维加斯3499网站登录中心达成创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上海样板的目标,提高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适应性。
主要做法
(一)从“虚拟”到“实体”,构建校企“双主体”育人机制
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与百度智行、上海蔚来、宝钢集团、施耐德电气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,共建企业冠名、真实投入、制度健全的“百度Apollo智能网联产业学院”、“蔚来人才储备班”、“法国施耐德绿色电气低碳技术应用中心”等特色机构和班级。校企双方分别投入人员、场地、设备等,成立职责分明的招生、教学等组织机构,明确双方的职责与分工及企业学徒的目标、标准、任务、岗位要求、考核实施、准备条件和保障措施等。确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、共同培养、多方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。同时开展双导师教学,开发企业学徒课程,开展学徒综合实训和学徒岗位实习,组织考核评价,实施一体化培养。
校企共同组织双导师培训
校企联合开展共创“蔚来”科技节活动
(二)从“学生”到“员工”,构建“五即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
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,以能力培养为主线,以岗位学习为核心,构建“入学即入职,学生即学徒,岗位即座位,师傅即导师,毕业即就业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,实行通用能力、专业能力、岗位能力、职业综合能力四阶递进式教学。全学程工学交替、理实一体化教学,实施以师带徒、岗位学习。在实施中,学生的学习始终结合实际工作特点,可以不断丰富理论知识,完善教学内容;在企业实习中,学生又可以接触最真实的工作模式,根据所学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,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。这种创新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,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,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。
构建“五即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
(三)从“课堂”到“现场”,开发“岗课融通、课证融合”的岗位课程
依据学徒学习岗位工作任务、要求以及专业技能证书考核点,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、能力要求,以完成岗位工作为课程目标,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,以岗位工作考核为课程考核,纳入行业的新标准、新规范、新技术,构建工学交替的新型教学模式。基于校企合作,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,制定岗位课程标准,设计岗位课程教学单元,编写工作手册式、活页式岗位课程教材,实施理实一体、工学交替的岗位教学,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、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、技能培训与技能证书考核点对接。
理实一体、工学交替的岗位教学
(四)从“个体”到“合一”,打造“思政引领、大师领衔、名匠示范,专兼结合”的高素质教师团队
遴选多名思政教育经验丰富、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为学校导师,多名技能精湛的技能大师和企业师傅为企业导师,联合企业建设企业教师工作站、组建大师名匠工作室、教师企业工作坊,实施学生学徒“企业师傅、专业教师”双导师制教学,由双导师为“徒弟”量身制订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;强化岗位课程教学,实行做、学、教一体化师带徒模式,创建和培养“思政引领、大师领衔,名匠示范,教师支撑”的“三师合一”的高素质教师团队。
实施成效
(一)学生就业质量高,三方共赢协同发展
经过2年的学徒试点,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,实现了学徒、学校、企业三方共赢协同发展。校企共建“蔚来人才储备班”等试点班级,双方签订培养协议、制定培养方案、采用互渗交替的方式实施岗位培养。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,培养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,缩短和消除岗位适应期,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。
学生、家长、社会、学校四方协同、多方认可,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前提;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,切实发挥育人主体作用,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关键;紧扣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,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,是提升学生(学徒)职业能力、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路径;建立一支高质量的“双导师”师资队伍,特别是企业师傅团队,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。
(二)育人机制逐渐完善,协同育人成效显著
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,坚持服务企业,面向生产,人才培养随着产业发展而“动”、顺应企业需求而“转”、适应市场变化而“变”,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,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,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。近3年来,智能制造学院学生98%以上获得与专业相关的1-2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3项;获全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4项;上海市“星光杯”技能竞赛奖项近30项。2023年学徒留用率80%以上,留用学徒一年后职务升迁率82%以上,薪酬比非学徒制高20%。
特色创新
(一)探索了“5即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
依托“第七批现代学徒制试点”市级立项项目,利用“蔚来人才储备班”、“宝钢学徒班”等校企合作试点班,制定与实施了“入学即入职,学生即学徒,岗位即座位,师傅即导师,毕业即就业”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,校企双方联合参与现代学徒制育人全过程,探索了特色明显的“工学交替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。
(二)创新了教学管理运行机制
一是建立校企“双导师”制,制定“双导师”校企选拔培养及管理办法,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“双导师”管理机制。二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,建立行业企业、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,坚持在生产车间、试验场所及研发现场开展“教学做一体化”教学。三是基于企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,科学设计学习项目模块,明确不同岗位的生产操作规程、技术技能要点及注意事项;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协同开发适合学徒现场教学的新型活页式、工作手册式教材。四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及时将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,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。五是建立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,如弹性学制、学分制,制定基于工作岗位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与考核评价体系,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。
(供稿: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吴杏)